金融时报:政府着力调整结构 宏观政策保持稳定

时间: 2012-03-09 09:12来源:

    从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的重要信息来看,2012年7.5%的GDP增长、4.0%的通胀、14.0%的广义货币(M2)增长、9.5%的财政收入增长、8000亿元预算赤字、10%的贸易增长目标等,都符合此前多家外资银行的预期。正因如此,这两天与本报记者连线的几位外资银行专家认为,今年政府将着力“调结构”,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他们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读出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是今年宏观政策将保持稳定,预计即使在出口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政府也不会实施任何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或大幅放松流动性。
  “降增速、平通胀”目标引关注
  鉴于7.5%是2004年以来首次低于8%的GDP增长目标,各界对此广泛关注,英国《金融时报》甚至以《中国不再保八》为题作重点报道。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这样的一种调低既表明了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也反映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正在下降的事实。他认为,潜在增长率下滑的理由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和投资回报率开始下降。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姚炜告诉记者,下调增长目标标志着决策者实施结构改革的更大承诺。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经济学家陆挺则表示,制定一个更低的增长目标意味着政府已经为接受潜在增速的放缓做好准备。
  同时,陆挺强调说,经济增长目标与实际经济增速之间的相关性不大值得注意,他预计中央政府实际的增长目标可能在8%至9%。瑞银集团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也持有类似看法。“如历史数据所示,设定低于8%的增长目标并不意味着政府不想让经济增速达到8%。我们认为政府的宏观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增长超过8%,因此维持我们对2012年GDP增长8.5%的预测。”汪涛如是说。
  在下调GDP增长目标的同时,政府将通胀目标设定在与去年持平的4%。对这样一种“降增速、平通胀”的目标,刘利刚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国政府仍然担忧潜在通胀水平出现上升。实际上,因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工资上涨,以及中国可能大规模取消对能源和公共事业品价格的补贴力度,中国的确存在着长期“结构性通胀”的可能。
  宏观政策将保持稳健
  将GDP增速和通胀这两个目标结合起来考虑,刘利刚预计中国2012年的货币政策将保持总体宽松。他说,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通胀的关注明显下降,表明政策重心开始向增长倾斜。
  而汪涛的看法略有不同,她认为调低GDP增长目标向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门发出了明确信号,即中央政府已认识到今年的外部环境不给力,计划实施稳健的宏观政策,未来不会显著放松流动性或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政策。由于新任地方政府官员存在着较强的投资和增长冲动,许多地方都已经为今年设定了10%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她认为中央政府发出这一信号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她说,政府想竭力避免刺激和信贷扩张过度的情况,尤其是在当前外部冲击并没有2008年那么严重之时。
  另一方面,汪涛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的其他部分显示宏观政策将会微调以支持经济增长,这与政府自2011年末以来的政策基调相符。实际上,今年14%的M2增长目标略高于2011年的实际值,而名义GDP增长将从2011年的超过15%放缓至12%。财政赤字将从占GDP的1.1%升至2%。
  投资增长或再次快于消费增长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在致力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政府也希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预计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FAI)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分别增长16%和14%。汪涛提醒这两个指标均非GDP口径,不应被视为GDP口径下的投资和消费。她预计GDP口径下的实际FAI将增长11%,略高于2011年的增速,也略高于瑞银对实际消费增长9%至9.5%的预测。
  “推动消费结构性增长需要进行结构改革以增加居民收入或者降低居民储蓄率,或者二者兼备,而这需要时间。而短期政府通常会依赖投资支持整体GDP的增长。”汪涛还认为地方政府会因为资源税改革、扩大地方债发行以及信贷控制稍微放松而得到更多资金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结构调整并非短期性的,且地方政府仍存在较为明显的投资冲动,而今年下半年中国将迎来新的政治周期的开启,刘利刚认为整体投资增速仍有可能超出市场预期。同时,他补充道,出于平稳过渡的考虑,中国可能将更多的结构调整重任留给下一代领导人,而在今年保持整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